【本報訊】浸會大學最新的幹細胞研究,可能在治療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現曙光。以浸大為首的研究人員利用兩年時間,成功將獨家研發的磁性納米粒子,注入老鼠腦內提取神經幹細胞,培養出因柏金遜症而死亡的神經細胞,令神經細胞得以「重生」。有關研究已獲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出臨時專利,但研究人員預計,最快十年後才可在人體應用。
浸大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昨表示,導致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主要因為腦內的神經細胞死亡,患者只能透過服食藥物或手術控制病情,治標但不能治本。兩年前,他率領浸大生物系雷雅萍、化學系副教授李紅榮、香港大學及牛津大學等九人團隊,研發出「個人化幹細胞療法」,利用帶有抗體的磁性納米粒子,注入健康老鼠腦內提取神經幹細胞,經過兩星期時間培養出含有神經細胞的神經球細胞,再注回同一老鼠腦內。老鼠接受手術後,至今一年仍然存活。
翁建霖指出,新方法是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患者使用自身的神經幹細胞為來源,透過「自己醫自己」,避免因接受他人的細胞而出現道德爭議、基因表現不穩定及可能產生免疫排斥的反應。他說,下一步將應用在患柏金遜症的老鼠身上實驗,長遠而言,有望應用到年輕及成年患者身上,但需時十年八載。
有關研究已刊登在世界知名科普雜誌《New Scientist》,翁建霖稱,浸大已支付過去兩年約十多萬元研究經費,他打算未來向研究資助局申請經費,以爭取中國的研究專利及將技術應用在人體,期望幫助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患者走向痊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