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聘請英國馬斐森教授當校長,是該校事隔四十一年後將再次由洋人掌舵。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六年之際,出現這種情況,不能不說有點異數。馬斐森雖然是唯一的候選者,其受聘亦曾引起一些議論,有個別媒體乘機煽風點火,亂扣「排外論」帽子。其實,港大是國際知名學府之一,提出異議者只是就馬斐森的學術成就和資歷作出評論,並非針對他是不是洋人。
要知道,前任校長徐立之是著名的分子遺傳學專家,享譽國際。他雖然來了香港擔任港大校長,但加拿大方面仍為他保留實驗室,歡迎他隨時回巢。珠玉在前,也就難怪有人把馬斐森拿來比較。
若論資歷,雖然馬斐森所在的布里斯托大學在英國大學中排名不低,《衞報》的排名榜上,布里斯托的地理學系僅次於牛津大學,在全英排第三;音樂系更名列榜首。如以學科計,布里斯托的自然科學系排第四十,藝術及人文科學排五十七,社會科學排六十五,生命科學排七十,至於由馬斐森主理的醫科和牙科卻偏偏沒上名。
亦有評論認為,不該對馬斐森過早下評語,應給他空間和時間來證明是否勝任其職。而且,讓一位洋人來當校長,至少可減少校園內的政治針對現象,避免不必要的吵鬧。所以,有人說這個時候選擇馬斐森是「Best for HKU」,是耶,非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