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貿易服務網絡化

在香港,電子商務曾經風靡一時,可是各方條件不具備,政府企業投入不足,早已聲沉影寂,變成邊緣市場。

但在內地,電子商務近年隨着寬頻、智能電話以及企業創新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交易額已達四點四萬億元人民幣,由淘寶網、天貓帶動的網上購物也達七千多億元,全年應近二萬億元。中國的網購及電子商貿已跨越國境,例如九月下旬國務院推出措施支持跨境的B2B商貿。此外,也有傳言指中央將給予電子商務企業出口退稅。

在傳統貿易以外,近月最熱門的課題是網上銀行,以及騰訊會否借助應用軟件變成虛擬的電訊商。有人據此說,在電訊行業,中移動、聯通、中電信的最大競爭對手是騰訊,而不是其他電訊商;在銀行領域,工商銀行的最大對手不是同屬國企的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或民營的民生、招商等銀行,而會是阿里巴巴、騰訊等網絡企業。

高鐵把中國變為八小時經濟圈,智能手機、3G4G的通訊網絡以及眾多應用軟件,則把整個中國歸納入一個即時的市場之內,中國正經歷大變,而在這個大變中,香港怎麼辦?

阿里巴巴收購深圳的一達通公司,後者業務涵蓋外貿出口所有服務,從報關到融資等,收購後,阿里集團便同時有1688上線與一達通分佔國際與國內商貿業務。當商貿服務愈來愈網絡化,實體的服務商便會大受衝擊。香港依賴貿易和服務,面對內地大變,或許要從頭開始,建立整個服務經濟的電子化、網絡化,並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