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幼稚園入學申請一事引發了軒然大波,不少家長要在幼稚園門外通宵輪候,為的只是一紙申請表格。由於輪候的人龍中有不少是單非或是雙非家長,更令幼稚園學位申請沾上「中港矛盾」的色彩,教育局在這事上顯得被動。
家長對子女的學業着緊是人之常情,今個學年的升小事件,已見到單、雙非學童對本地教育的影響,而這次的幼稚園申請表事件,其實是升小一役的強化版,也見到香港教育制度是如何的被動,尤其在學位提供上更是動輒得咎,不管教育當局如何解說,也是落得一身罵名,實在叫人感慨。
首先,本地出生人口連年下降,由於幼稚園並不是強制教育,所以政府在規劃幼稚園學位上就非常被動。近年單、雙非兒童在港出生多了,更令幼稚園入學率變得難以預計。本來在出生率下降時,幼稚園學位需求下降,不少幼稚園也因收生不足而叫苦連天,有的更走上關門之路,這情形就一如中、小學遇到殺校一樣。本來這個收生不足情況已告穩定下來,可是單、雙非學童的入學卻不好預計,一旦加入外來學童的因素後,本地兒童入讀幼稚園便緊張起來,原因是需求的難以估計。
有人會說,不是增加幼稚園學額便可以嗎?可惜現實是學位易升難跌,現在我們遇到幼稚園學位不足,可是大約三、四年之後,因為停收雙非來港產子的影響,幼稚園學位需求又會大幅下降。這就出現了一個時間上的真空,若果現在因學額不足而大幅增加學額,三、四年後又會出現學額大量過剩,這叫政府如何處理?而且幼稚園是私營的,政府根本插不上手,除非政府願意將幼稚園一併納入公營體系,但這卻不是易事。
其次,就是本地家長需求上的多樣化,也叫人對幼稚園學位需求摸不着頭腦。一般而言,一所幼稚園的學額都有上限,但幼稚園都會多派申請表格以防有學童退學。家長也恐怕子女沒幼稚園取錄,也會多報數家幼稚園。從供求的角度看,這是多個需求和供應的合體,因為在資訊不清晰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幼稚園收生充足,但在學期過後又有退學潮,這種需求模式叫幼稚園的管理人員頭痛,更不用說有一些家長執意讓孩子就讀多家幼稚園,好使孩子上課學習時數拉長,這些需求更令幼稚園學位上的規劃難以實行。
第三,民粹對單、雙非學童發洩是正常的,可是對政府或幼稚園的辦學團體來說,不可能對單、雙非學童設限。不少聲音要求港人子女優先入讀幼稚園,但問題是我們沒有一個政策去給予所謂港人優先。對幼稚園來說,學童只要是符合入學資格,幼稚園沒有理據拒絕其申請,港人子女優先只能是一個感性的訴求,而不是合法的做法。在這裏,筆者要強調的是,這不是說我們不應讓本地子女優先入學,而是在執行這個做法上並不容易,起碼在法理上就很有問題。
說到這裏,我們是否束手無策?學位不足牽涉到的社會問題又是否置之不理?其實我們要在合法的範圍內解決問題,例如幼稚園的面試可加上一些園方的規定,譬如說用廣東話來面試,這樣便可讓本地學童有較多的機會。這不是以制度來討好本地家長,而是在學習上幼童的母語掌握很重要,以廣東話為母語的本地學童,自然要在語文上多加配合,這樣一來也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讓本地學童有優先入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