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亂局有望緩和,兩線和談進程均有所突破,但由於基礎脆弱,未來三個月或半年,談判各方的立場與取態如有所改變,逆轉的可能性難以排除,加上大量變數的存在,各方只能以極審慎的態度看待。
表面看,美俄、伊朗與敍利亞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促成中東和談取得初步成果。美國通過長期施壓,包括軍事圍堵、經濟封鎖及外交孤立等手段,終於迫使伊朗作出讓步,有望減低核武的威脅;由於兩伊關係密切,伊拉克新政府亦支持和談,令境內的恐怖主義聲勢有所收斂,也是美國樂於見到的效果。
俄國是伊朗的主要支持者,在敍利亞和平進程中則是主導者,未來在日內瓦召開和平會議,俄國肯定是主導國之一。俄國覷準時機,一舉扭轉過去三十年在中東地位不斷下滑的局面,重返中東大舞台的正中位置,與美國平起平坐,已是大贏家。
伊朗新政府主動揮舞橄欖枝,成功得到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善意回應,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加上德國的外長,與伊朗外長的首輪會晤亦取得初步突破,加上奧巴馬的「十五分鐘電話」效應,對伊朗國內主流民意可收正面成果。
敍利亞阿薩德政權也逃過了一劫,在國際壓力下,同意銷毀全部化武裝備,可有效維持政權於不墮,為國內外支持者注入了強心劑。
中東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但各國內部的反對聲音,如伊朗的強硬保守派,敍利亞反對派游擊隊等,會否攪局以破壞和平進程,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