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問題惡化 貪曾元兇

「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原來是本港貧窮問題惡化的罪魁禍首!港府昨公布本港首個官方貧窮報告後發現貧窮人口逾一百三十一萬人、貧窮率百分之十九點六,但投入綜援與公屋等援助後計算,貧窮人口幾乎減半,只剩六十七萬四千多人,貧窮率勁減九點五個百分點至約百分之十,反映公屋對扶貧具極為明顯效用,但貪曾時代一度拖慢公屋供應,每年減少編配近兩萬個公屋單位,種下貧窮人口增加惡果。學者認同貧窮人口增與少配公屋有關,立法會議員批評曾蔭權拒絕增建公屋,需要承擔社會貧窮最大責任。

港府昨日公布貧窮人口狀況的同時,亦計算當港府恒常投入現金福利如綜援等後,貧窮人口可減至一百零二萬、貧窮率降至百分之十五點二,人數只較未計及政府援助前微減約廿九萬、比率減四點四個百分點,但若然把公屋租金補貼加入計算的話,貧窮人口即時銳減至只有六十七萬四千人、貧窮率可跌至百分之十點一。

上述數據顯示綜援只能輕微紓緩貧窮問題,公屋的扶貧作用則非常明顯。本報翻查回歸以來公屋編配數字,發現除高峰期每年配屋約五萬個單位外,「貪曾」年代的配屋量降至每年三萬個左右(見表)。但貧窮報告明言,公屋等有入息審查的非現金福利,每年能額外把十二萬二千至十三萬一千三百個住戶,相等於三十一萬七千至三十四萬三千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至最多相等於貧窮線或以上的水平、貧窮率可減低五個百分點。

促推租管恒常津貼

外界一直質疑量化公屋等非現金福利是要壓縮貧窮數字,但港府主動在報告回應,指此舉只為量化公屋等非現金福利的扶貧成效,當局在計算公屋福利轉移時,也不是採用私人市場租金水平。以天水圍天恒邨一個公屋單位為例,去年租金約為一千三百元,該單位若在私人市場出租,市值租金每月約三千二百元,兩者差距便是港府的補貼,而同期私人市場相類單位,租金更可達六千四百元。

特首梁振英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出席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閉門討論環節中,不少與會者關注住屋問題,要求港府重推租管或把關愛基金的租金津貼恒常化。梁振英重申房屋問題是其施政的重中之重,但覓地建樓要市民合作,期望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林鄭月娥則稱,增加房屋供應有助扶貧,期望各界齊心覓地建屋,但表明不會重推租管或把租津常規化,擔心會弄巧反拙,供應減少或推高租金,基層市民將更苦。

公屋輪候冊排長龍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批評曾蔭權過去拒絕增建公屋,在貧窮問題上要負最大責任。立法會議員馮檢基也稱,曾蔭權時代公屋供應長期維持每年三萬個單位,而申請公屋的人又愈來愈多,導致今時今日輪候冊申請人逾廿萬個的局面。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八、九十年代,平均每年公營房屋供應也不少於三萬五千個,而在董建華時代,公屋供應一度增至每年五萬個,但曾蔭權上場後主張退市,公營房屋數目減少,確實加重貧窮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