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直努力參與國際組織,成為國際社會的成員,在退出聯合國四十二年後,台灣終於獲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有助於民航與國際接軌,強化飛航安全。
與會的名稱是「中華台北」,是叩關五年後的重大突破。這次國際民航組織(ICAO)邀請台灣乃以「特邀貴賓」身份與會,是很有創意的做法,台灣本爭取觀察員身份參加,但ICAO章程規定,觀察員須是「非締約國」或「國際組織」,會員國最後達成共識,讓台灣以「特邀貴賓」參與,然而「貴賓身份」與台灣的期待有落差,貴賓只能參與不能發言,台灣爭取的是「實質、專業、有意義」參與。
此次台灣能重返國際組織,中共態度的改變是一大關鍵。大陸的態度由排斥轉為樂觀其成,據深知內情的人士透露,大陸能漸認同台灣加入,去年的亞太經合APEC經濟領袖會議中,前副總統連戰與胡錦濤會面是重大關鍵,胡錦濤承諾「將認真研究台灣以適當方式參與」成了今日重大突破。
北京一向的態度是不能在國際間造成「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前提下,透過兩岸協商解決之,且「中華台北」是北京的底線,此模式可運用於其他國際組織的參與。
今APEC會議,馬政府叩關希望促成「習馬會」,但在北京堅定的原則立場下,實難以達致,乃至大遺憾。
北京的放手,美國積極的支持介入,促成了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願望,就中國大陸立場符合法與人情,是兼顧兩岸及國際情勢的最大公約數。這是馬政府推動活路外交的成果,也讓兩岸的互信邁開了一大步,但還是沒達致台灣預期的標準,雖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這也是大陸「一中原則」架構下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