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抗告成功得暫保黨權,現又輪到國民黨不服上訴,看來還要纏訟一陣子。台灣不分區立委選舉,選票投給政黨名單,選黨不選人,按得票比例釐定所得議席,再按名單排序由黨員依次當選,前提是這議席屬於政黨,不是當選人。王金平循此模式進身立委,一旦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得同時喪失立委資格,法理上本無爭辯餘地。
但王不只是立委,更是院長,這位子選人不選黨,經全體立委選出便有全民院長意義,法院未必認定這只是國民黨黨務事,民進黨便打開口牌說「王當選院長,民進黨有份投票」。而且這選政黨模式的設立,原意是保護細小政黨,使其只要獲得一定票數支持,便能取得一定席位;法院未必會認同國民黨變相利用選制來革除院長職權。簡單說,有關纏訟法理上國民黨似乎站得住腳,但台灣社會向來尊崇民主政治,院長身份算不算純粹的黨務事,法院很難倉促認定,「假處分」這類暫緩處理,應該是明智選擇。
馬英九學法出身,又是民選總統,按理說應知單憑黨規、黨內考紀會的裁決,要革除經由民主選舉合法產生的院長,必會掀起民意反彈,引來院長反覆訴訟。偏偏整個過程,馬似乎只記得黨主席的身份,以為只要黨內部署妥當,運用黨權便可快刀鍘王;已然完全耽於黨內權勢,漠視社會上還有司法制度規範,還有民情反應,政治上不只有執政黨,還有一眾在野黨。阿扁做總統時,馬英九說應黨政分家;現在馬照樣身兼兩職,便說以黨輔政,卻逐漸淪為一人獨大,以黨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