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載客船安全措施落實無期

南丫島海難發生接近一年,慘劇揭露海事處內部管理及監管船隻制度千瘡百孔,海事處為求「補鑊」擬分階段推出多項提升船隻安全的改善措施,但遭業界抨擊部分措施不合理和急於推行,致成本大增,令業界營運雪上加霜,雙方至今未能達成共識,迫使原定於本月展開、涉五項首階段改善措施的工作守則修訂,需押後至下月進行,而守則的公布時間表也未定,更遑論實施日期,令人關注海難至今,仍未有長遠改善載客船安全的措施能落實。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昨召開聽證會討論海難後的跟進措施,逾四十個不同載客船船種的業界代表出席,大部分與會者均質疑海事處擬長遠規定載客超過一百人的船隻,必須安裝船舶識別系統(AIS)的效用。香港海員工會主席李志偉表示,船長不是「超人」,未必能同時間處理AIS系統、雷達等訊息,擔心會弄巧反拙。

業界指港府漠視人手短缺

本身是海事處特許驗船師的大基海事有限公司董事張大基則指安裝AIS系統,還需要其他電子儀器及發電機輔助,否則安裝AIS都是白費。新渡輪營運經理張國偉直言,如落實所有新安全改善措施,擔心難以維持票價穩定,而港府又未有支援業界解決人手短缺的問題,形容行業已步入末路。有業界則希望當局資助業界安裝相關的指定儀器。

海事處擬推行的首階段改善措施,包括規定水密門須裝設警報並連接駕駛室、部分船隻須加派瞭望員等,海事處處長廖漢波昨指,由於初期措施仍要與業界商討,原定本月修訂相關工作守則,也要推遲至最快下月才能開始修訂工作。按原定計劃,當中大部分改善措施會於新修訂的工作守則公布六個月後實施;至於涉及增聘船員、培訓等改善措施,則要等守則正式公布後一年實施。

將制訂船員作息安排指引

他續指,導致海難的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涉及船員工作過度疲勞,該處將制訂合適的船員作息安排指引。另外,早前海外專家審核本港的驗船程序,當中發現有海事處特許驗船師兩年內收八次警告竟未受罰,廖指,當局正向該驗船師進行紀律聆訊,若裁定違規,可取消其特許資格。

對於業界人手不足和青黃不接,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運輸)陳煥兒表示,政府早前建議投放一億元成立的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部分將撥作培訓本地船員之用,並擬於年底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