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實用主義看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應否起樓,不過朱光潛說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美學、科學、實用之謂也。不說特區政府思想有無癌細胞,但經常強調一國的重要性,要說沒受國內的實用主義影響也很難,提出討論這題目,美學、科學都不是政府那杯茶,官員就算是嘴巴說很愛大自然,想的也不外休閒時可以到郊野公園野餐、烤肉等,依然實用得很。

香港約一千一百平方公里住七百多萬人,比率上和鄰近地區如廣州、台北等都屬擠迫的前列,偏就是人家還有人性化的居住空間,唯獨香港人住的最狹隘。廣州近郊外連廣東省,台北市也外連台北縣(新北),就算市內人口密集,但相連的郊區依然可以發揮類近郊野公園的作用。毗連特區的深圳市的發展怕沒有一塊能替代香港郊野公園的地方。

資本主義,少數富豪住超豪獨立屋不是問題,但絕大多數基層住在白鴿籠便算是政府的恥辱。大前提今日的郊野公園,是幾代香港人犧牲了幾十年的住房面積、居住品質才得以保存。分別不是一出門便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還是只消半粒鐘便看到青山綠水,碧海藍天;而是只有走在郊野公園的山徑上,富豪和基層的感受才沒兩樣,都是行山客。特區郊野公園不只是地理上跟石屎森林對比的綠化帶,不只是城市人閒時洗滌心靈的好去處,更是一個特定的地方,能讓這城市的貧富懸殊取得平衡。

也就是為甚麼基層總認為高爾夫球場可以動,郊野公園不能動;要動郊野公園,從實用主義看,特區地小人多,也是先調整人口政策,最後才會打郊野公園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