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取締不了 不如規管

關愛基金早前決定為工廈「劏房」住戶,提供一次性津貼,對貧困家庭可謂雪中送炭。不過,這種扶貧方法,仍然治標不治本。要真正解決問題,還得盡快處理好基層市民的住房需求。

當局估計,受惠的工廈「劏房戶」約有五千個家庭,實際的數目則有待派發津貼時才能具體掌握。工廈「劏房」的出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區住房供不應求,樓價高企,租金昂貴,很多基層家庭負擔不起;二是本港工業式微,工廈空置率高,業主為增加收入,故改建「劏房」收租。

其實,無論工廈業主或「劏房」租戶,都知道工廈「劏房」是違法的,但由於租金一般比較便宜,又多數位於市區,儘管地方擠迫和通風欠佳,不少貧苦家庭在無可選擇下也要租住。

「劏房」愈來愈多,反映了這類單位有市場,即使當局三令五申要取締,恐怕也無能為力。既然如此,筆者認為政府不如設法利用發牌制度把「劏房」加以規管,好處是可保留一些環境不太差的「劏房」暫時合法地存在,同時亦可藉此迫令業主遵守一些基本要求,例如消防、衞生和通風條件均要合格,才給予發牌,以改善「劏房」的環境和提高安全保障。

此外,政府更應為「工廈改建過渡性小型住房」政策鬆綁,鼓勵工廈業主改建多些真正符合規格的住房,以逐步淘汰現時的「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