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上海自貿區不易

中國現時改革的熱潮是建立自由貿易區,上海三港三區的自貿區已獲中央批准。據說,浙江舟山群島的自由貿易園區已獲原則批覆,其餘如天津、青島、廣州、深圳等地也在申請,這些地區都希望得到所謂「政策紅利」。

上海自貿區的許多政策還未公布,但政策優惠重心在於減稅和人民幣自由兌換。前者在中國出口增長減緩下,減關稅的利益不大,而主要在於企業的稅收減免,獲利還是有限;後者則可能是上海等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改革政策目標。一個說法是使在自貿區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融合,根本的目的是方便海外資金和自貿區內資金可以自由進出中國。不過,這需要有投資工具才可形成業務與利潤。單只自貿區內企業的金融服務與保險需求,規模不大,因而投資作用與效果不會太大。

要使自貿區的效果擴大,需要增加區內企業等活動。在貨物保稅區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便要求消費品、服務等的免稅銷售。可是,這便要求區外的人流進入區內,由此而產生出入自貿區的關稅和保稅配額。海南旅遊島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至於金融,中國政府會否真的容許自貿區變成跨國資本的控制地,讓國外資金、國內資金自由出入?首先,內地資本不能隨便進出自貿區;其次,沒有大量的內地資金進入,外資怎樣在自貿區炒賣匯價和其他理財產品呢?此外,中國的金融監督機構會不會管自貿區的金融呢?這些問題牽涉重大,不是一句改革便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