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不是求着數 直資學費應設限

津貼學校應唔應該轉做直資學校,最近成為議論紛紛嘅社會話題,支持者認為轉直資能夠改善教學質素,反對者覺得學校一旦轉直資,難免令人擔心學費變得貴到離晒大譜,剝削窮家子弟入讀名校嘅機會。你知啦,草根階層脫貧嘅不二法門就係十年寒窗苦讀,讀完小學讀中學,讀完中學讀大學,大學畢業先至有望搵到一份入息比較高嘅工作,否則隨時步上窮爸爸嘅後塵,即係跨代貧窮薪火相傳。

由於轉直資係一個咁惹火嘅議題,所以先後有兩間傳統名校碰得一鼻子灰。第一間係聖保祿中學,轉直資嘅申請被教育局否決。第二間係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方認為直資議題對學校造成嚴重分化,決定暫時擱置提出轉制申請。簡單咁講,傳統名校轉直資遇到大量反對聲音,理據係昂貴嘅學費造成太高嘅門檻,違反孔老夫子所提倡嘅有教無類原則。

既然最關鍵嘅核心問題係學費,各界人士係咪應該探討一下呢?聖保羅男女中學退休校長潘鎮球喺電台節目就話嘞,低下層學生愈來愈少入讀直資學校,社會貧富懸殊等等問題令人批判直資制度,所以佢話:「政府真係要睇睇學費是否太高。」

潘鎮球係傳統名校轉直資嘅先驅,曾經帶領聖保羅男女中學由津貼學校轉為直資學校,既然連佢都承認直資學校嘅學費係一個障礙,特區政府嘅教育官僚冇可能唔深切反省囉。即係咁,假如直資學校嘅學費設置上限,唔容許校方以種種藉口收取窮家子弟無法負擔嘅費用,反對聲音如無意外會大大紓緩。

正如潘鎮球話齋,直資學校校長及管理人有責任解釋點解要加咁多學費,而且學費一定要集中用於師生方面,唔應該用於次要嘅事情之上。

就以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為例吖,當年成立學校嘅初衷係幫助弱質女流擺脫「女子無才便是德」嘅封建魔咒,透過教育建立起女子能頂半邊天嘅自尊。假如轉直資扼殺女生嘅入讀機會,創校先賢睇怕嬲到靈位都會冒煙。

其實成件事嘅道理好簡單,轉直資唔係話唔得,不過先決條件係唔可以過分加學費。潘鎮球作為帶領學校轉直資嘅先驅,佢都覺得政府應該睇睇學費是否太高,證明呢一個道理實在係人心所向。

求學不是求分數,辦學不是求着數,學費若然太貴,好容易令人誤會教育工作者一個二個變晒牟利主義者o架咋!

不如咁啦,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約潘鎮球以及一班為人師表嘅熱血人士飲茶傾偈,睇睇直資學校嘅學費應該點樣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