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不准韓戰凍死人悲劇重演

資訊戰爭帶來「零傷亡」的全新概念,擁有制電磁權的一方運用精確打擊武器,在敵人防區外實施轟炸;例如美軍在海灣戰爭和北約在科索沃戰爭中以極其輕微的傷亡奪取勝利。近年迅速崛起的中國解放軍高度重視武器裝備的資訊化同時,八月初軍醫權威黎介壽院士呼籲:預防非戰鬥減員比戰傷救治更重要。這是解放軍現代化、人性化重要標誌。

美國做到了零傷亡

聯合國軍在解放科威特的海灣戰爭中,由於掌握了電子戰的絕對優勢,五十萬參戰美軍在一百小時的地面作戰中只陣亡了不到一百人,通過這次戰爭,美軍開始確信「零傷亡戰爭」能夠實現。此後的「沙漠之狐」行動和科索沃戰爭,美軍果然達到了「零傷亡」的目標。○三年初,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針對美國可能對伊拉克大舉進攻,作了「零傷亡」戰爭的演講,標誌美軍的作戰思想發生了戰略性轉變。

美國的死黨以色列是「零傷亡戰爭」的先行者。一九八一年六月七日轟炸伊拉克核設施,六架F15殲擊機掩護,八架F16戰鬥轟炸機沿着約旦和沙特邊境低飛,避開敵雷達的掃描,F16兩分鐘內把三十二枚重磅炸彈投下,準確炸毀核反應堆。以色列二○○七年九月六日重施故技,空襲摧毀敍利亞的秘密核反應爐,在美軍電子戰飛機全面壓制地面雷達下, F15空中掩護,F16精密攻擊,美製飛機徹底炸毀核設施後全身而退。

中國防空導彈系統和伊拉克、敍利亞一樣師承蘇俄,對於假想敵美軍的資訊戰優勢制訂「新三打」:即打隱形戰機、打巡航導彈、打無人飛機。面對戰爭傷亡,則拋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的極端革命口號,重視戰傷救治,預防非戰鬥減員。近日新華網發布消息:作為戰傷救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全軍普外科研究所所長黎介壽呼籲;「防治非戰鬥減員也應放在前面。」

凍傷標準中美有別

非戰鬥減員是因為疾病、天氣、食物等原因而造成的兵員損失。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中,北京官方統計「志願軍」九兵團十五萬人在第二次戰役東線傷亡四萬多人,其中有三萬多是凍傷,凍死四千餘人。因為志願軍多是穿單衣或薄棉衣作戰,飢腸轆轆,在攝氏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無休止地連續急行軍、衝鋒陷陣。在長津湖戰役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師二萬多人,凍傷也有八千九百五十四人,凍傷率百分之三十四。

按照北京統計,志願軍的凍傷率百分之二十,居然比美軍還低,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中美兩軍凍傷的標準不同。志願軍也承認「美軍禦寒裝備比我們好得多,」他們睡覺有羽絨睡袋,有治療凍傷的藥物和足夠的醫護編制。志願軍由於沒有制空權,不能烤火也沒有熱食;只有憑着宣傳鼓動和嚴格的軍紀,在超出人類生存極限的環境下作戰。

韓戰活活凍死幾千人,當年把後勤供給重大事故宣傳為革命英雄主義,如今撥亂反正,中國軍隊愈來愈重視對於非戰鬥減員的防治。在加強對地方病和極端天氣預警的同時,中國軍隊注重從官兵個人飲食和衞生習慣上加強非戰鬥減員的防治。黎介壽院士說,「我們在研究軍糧的時候,注重考慮它的營養配置和衞生消毒。」一方面要防止飢餓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病從口入。總之,中國軍隊不能讓韓戰凍死人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