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兩場暴動

香港二次大戰後的殖民地歷史裏有兩場大的暴動:一是五六年的雙十暴動,另一是六七年的六七風暴。香港輿論與年輕人知道的似乎只是六七風暴。五六年的雙十暴動基本忘記了,或者被故意或非故意地埋藏在歷史裏,從香港的所謂集體記憶中抹煞了。

這兩場暴動性質與規模很不相同。雙十暴動是由掛青天白日旗引起的爭端,國民黨從調景嶺調動人馬入城並與黑社會組織合作,警察的介入是要阻止右派的搗亂;當時死傷人數眾多,近六十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場暴動純粹是政治意識形態與大陸政黨政爭的伸延。鎮壓之後,因暴動與香港殖民地體制無關,港英政策沒有改變,仍然是貪污的貪污,殖民地政府除在房屋政策上受倫敦壓力推動公屋政策外,社會民生教育醫療也一樣落後。

六七風暴的性質不同,由勞資糾紛,警察鎮壓開始,再經香港左派呼應內地文革、和澳門反殖成功經驗而演變成與殖民地政府的抗爭。死亡人數低於五六年的暴動,受傷者亦數百人,地域範圍從九龍擴至全港。

六七風暴涉及的政治意識形態是反殖和勞資矛盾,反映殖民地體制的落後。其後港英立刻修改政策,從勞資關係到青年政策,並且開放大學,以助學金和免息貸款讓中下階層子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從而吸納他們入體制之內。六七風暴也促使倫敦政府重新檢討香港政策,麥理浩受命改造香港以預備與中國談判九七年不平等條約的重新簽署(這是李彭廣從英國解禁機密文件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