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發財立品遠勝為富不仁

擁有一百三十五年悠久歷史的美國老牌報章《華盛頓郵報》易手,四代經營的格雷厄姆家族決定割愛放售,作價大約二十億港元賣給網上零售巨擘亞馬遜始創人貝索斯。有人認為《華盛頓郵報》銷量持續下跌,今年上半年虧損已接近四億港元,易手的價錢貴得不划算,甚至有人覺得買家貝索斯根本不是做生意,而是做善事。

即使是做善事也沒有問題啊,起碼該報員工應該感到高興,毋須接受裁員失業之苦,而且在新人事新作風的情況之下也許能夠殺出一條新血路,阿門。

富貴人家做善事在外國是非常普遍的,股神巴菲特○六年決定捐出九成九家財之後,富豪們爭相倣效,慈善事業熱鬧得沸沸揚揚。曾經公開支持父親慷慨解囊的巴菲特三子彼得,不久前在美國《紐約時報》撰文指出,捐錢無助解決社會問題,只是富豪想發財立品而已。股神之子悲觀地認為,富豪爭相捐錢的時候,普羅大眾仍然受苦,捐錢其實是一種「良知洗黑錢」行為。

依我說嘛,捐錢的動機不管是否讓自己的良知好過一點,發財立品始終遠勝為富不仁。常言有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即使富豪捐錢真的對於普羅大眾沒有甚麼幫助,行善仍舊好過冷漠甚至行惡。

稍有常識的人也知道,個人的環保習慣其實救不了瀕臨餓死的北極熊,然而用少一點冷氣以及吃少一點魚翅終究是聊勝於無的善行。個人善行積少成多,蝴蝶效應發揮作用,北極熊儘管難逃一死,也許能夠死得安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