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所以對「佔領中環」高度戒備,在它剛露出苗頭就「金猴奮起千鈞棒」,用以獅搏兔之力打壓,最大原因就是怕「佔中」會把香江搞亂,癱瘓香江府衙的管治。朝廷打壓「佔中」和內地維穩、「穩定壓倒一切」是一種心態、一個思路。
但大半年來,朝廷與香江建制派在和「佔中」反對派的鬥爭中正走入「誤區」,試圖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手法打擊「反中亂港」破壞勢力。
最近,香江冒出了一股和反對派激進力量同樣狂躁急進的「紅色戰鬥組織」,用同樣的方式,以踩場、搗亂、破壞、講粗口、橫衝直撞、狂呼亂叫等手段打擊反對派,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群眾鬥群眾的場面。雙方都有相當多的「鬥士」,都有相當的「戰鬥力」,都十分熱衷這種「熱血沸騰」、「打打殺殺」的短兵相接,埋身相搏。
經歷過內地文化大革命的人對此十分熟悉、極為擔憂、完全知道,如果單是反對派的激進狂舞搗亂,形不成文革;若出現親朝廷、親建制派的「紅色組織」與之對打,那就一定會「香港文革」。
文化大革命真正大亂,鬥得不可開交,不是批判《海瑞罷官》,不是批判《三家村》,不是「粉碎二月兵變」,不是「破四舊,立四新」紅衞兵上街「抄家打人」,而是各單位、學校、工廠、機關紛紛成立了「群眾造反組織」。他們有不同的觀點、立場,先是大辯論,互相張貼攻訐、批判對方的大字報,繼而大打出手,拳腳棍棒相加,還美其名曰「文攻武衞」。形勢失控後,毛皇帝派出解放軍「支左」、「軍管」。武裝力量的介入和「支一派,打一派」,搞得局勢更亂,許多地方乾脆用真槍實彈武鬥。這就是毛皇帝說的「全面內戰」。
這場全面內戰是由毛皇帝「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造成的。結果就是群眾鬥群眾,愈鬥愈狠、愈鬥愈勇、愈鬥愈亂,整個社會被撕裂,整個國家、民族、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發動文革時,毛皇帝十分自信,認為自己有力量掌控大局,預定文革搞三年就可以「勝利結束」,不料搞了十年,直到他去見馬克思、秦始皇還沒有「勝利結束」,臨終前不得不告訴接班人,要做好在「腥風血雨中接班」之準備。
今日之香江,因政改和普選問題,兩派政治力量和民意已嚴重撕裂和對立。反對派中首先崛起了好勇鬥狠的激進勢力,但「單打獨鬥」不會成為大患,至多是吸引公眾眼球、媒體報道而已。如果親朝廷和親建制派也有「激進勢力」冒起,參加戰鬥,用同樣方式和反對派「死拚」,那就必成大患,必釀大亂。屆時,這些親朝廷、親建制的「紅色戰鬥隊」不但打不垮反對派,且會刺激反對派及支持者,會席捲雙方更多的人參加戰鬥。這種群眾鬥群眾的廝殺當然不會有贏家,彼此都是輸家,香港更是最大的輸家。
港人現在不能肯定這些「紅色戰鬥隊」之背後,有沒有北京和香江建制派乃至香江府衙的支持,但可以肯定他們的「戰鬥行為」必會讓香港亂上加亂,必會破壞朝廷和特區政府最近在政改諮詢問題上營造的「理性溝通」、「平和交流」的氣氛。他們給朝廷、香江府衙添煩添亂,不在反對派「佔中」之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