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多個行業近年紛紛以招聘不到足夠人手為由,要求輸入外地勞工以解決「人手荒」,以致輸港外勞數目日益增加。勞工處資料顯示,當局在二○一一年接獲的輸入外勞申請共有七百四十五宗,涉及約二千六百人,至去年有關申請已增加至九百四十七宗,涉及人數更飆升超過一倍達五千九百多人,不論申請宗數及人數均創下過去三年新高。截至今年六月底,透過勞工處「補充勞工計劃」在港工作的外勞,共有二千六百一十二人。
勞工處資料顯示當局去年就有關計劃接獲的九百四十多宗輸入外勞申請中,主要來自建造、社區與個人服務及漁農行業,最終共有一千九百多人成功獲批來港,較前年獲批輸入的九百八十人,激增九成八。去年獲批輸入的外勞當中,四成四為從事長者服務的護理員,獲批的成功率達七成,其次為魚場、禽畜及耕種工,以及圓筒鋼板樁船操作員等。截至上月中,勞工處處理的輸入外勞申請共有六百五十宗,已佔去年全年申請總數的六成八。
對於近期有多個工種表示需要輸入外勞,勞工處稱「補充勞工計劃」受勞顧會監察,僱主提出每宗申請均須經勞顧會個別考慮,交由政府批准或拒絕。當局為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僱主就每宗申請須透過勞工處進行四星期的本地招聘,並在適當情況下安排培訓機構開辦課程,培訓本地工人以填補有關職位空缺。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表示,不少業界現以時薪五、六十元,即較最低工資時薪卅元高出一倍的薪金,仍難以吸引新人入行,估計行業現缺乏約五千人手。他指出,人手缺乏影響服務質素,希望勞顧會下次開會時,討論進一步放寬讓有關業界輸入外勞。
勞顧會勞方代表周小松相信,外勞的申請不斷增加,是業界「博懵」試水溫,測試社會輿論對輸入外勞的接受程度。他直言,現時本港並非缺乏人才,加上青少年的失業率仍偏高,當局應加大力度培訓青少年人就業,「唔應咁快輸入外勞,唔係佢哋更冇出路」。
記者張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