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爆炸、漏電等事故近日接連發生,單在上月,中港兩地便至少有六宗,更有人因此喪命或喪失家園。這種日常生活必需品,儼然成為隨身「流動炸彈」﹐人人最少一個。歸納早前多宗意外,本報發現手機爆炸大多有迹可尋,可分為「機件老化」、「山寨配件」以及「撞擊及過熱」三大危機,均有可能引致手機或電池短路,嚴重更會爆炸收場。專家提醒,除了使用原廠手機產品較有保障外,一邊打機一邊充電,會增加過熱爆炸危機,若出現異常應及時維修或停用,保障安全。
最近手機爆炸意外頻生,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直指,手機爆炸多因短路問題。他解釋,手機及電池一般設有安全裝置,當中以電池內避免正負極銅板雙交的裝置最為重要,「萬一(手機)線路短路,(電池的安全裝置)都仲可以截住,但如果電池(的安全裝置)失靈,咁短路就有機會引致爆炸。」而隨着機件及電池老化,發生意外的機會亦隨之增加,當中電池發脹或金屬接觸面變色,便是老化的迹象。
盧稱,雖然充電器會設有斷電裝置及絕緣外層,惟當使用太久,絕緣體有機會剝落,「如果係電池都冇乜事,但交流電傳落人度,個人又掂住地,會形成一個完整嘅電路,就會容易觸電。」
「手機達人」劉志剛指,手機用的鋰電池一般約有兩年壽命,惟近年智能手機功能愈來愈多,用電量大幅上升,電池壽命相對縮短。他稱,顧客遇上的手機電池問題,大多與電池老化有關,「曾經有個客,半年就要換電;有啲舊電脹到好似雞泡魚咁!」
除機件老化外,配件質素參差亦成為意外發生的關鍵。有業內人士透露,現時內地對於充電器的監管仍未完善,部分山寨充電器縱使未有長期使用,已出現絕緣體不足或保險裝置破損等「先天」問題,而俗稱「尿袋」的外置充電器更是良莠不齊,「有人會用回收到嘅舊電池嚟做(外置充電器)原料」,故此光顧非原廠電池或充電器,隨時買到偷工減料的貨品。
事實上,上月發生的中港手機意外中,便至少有三宗事主報稱所用的電池或充電器並非原廠產品。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解釋,手機充電過程中,需要將高壓的交流電變壓,如由二百二十伏特轉換成五伏特,手機隨後再次變壓傳至電池,一般由五伏特轉換成約三點七伏特。由於質素欠佳的「叉嘴」(變壓器)未能準確變壓,多餘的電壓會加重電池負荷,隨時引致爆炸。他坦言,由於山寨配件的用料不得而知,恐成安全隱患。
鄭家偉指,使用中的手機很快會變熱,當人體感覺到手機的溫度時,溫度已經達至攝氏四十度,若「邊用邊充電」,溫度更隨時高於攝氏五十度,假如手機置於褲袋或背包內,溫度更高,爆炸風險隨之上升,「(攝氏)五十度對於電池係一個警號,過去有個案就係手機喺褲袋內爆炸,真係不足為奇。」他亦提醒,待機中的手機,「唔代表唔會發熱,有啲Apps(應用程式)可能仲run(運行)緊」,用家可以試吓每天關機一次,令手機好好「冷靜」。
此外,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高級講師周海林表示,手機所用的鋰電池,多有避免過分充電、放電及防止短路的安全裝置,但若電池受猛烈撞擊,例如電話掉到地上,便有機會令電池的短路裝置受損,增加爆炸風險。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