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拐一拐地走路,未必是天生長短腳,可能是身體姿勢不正確所致。有脊醫指出,經常翹腳坐、習慣側向一邊站立,可令盆骨和脊椎肌肉長期繃緊及不平衡,這些陋習可致長短腳,久而久之導致膝蓋勞損疼痛、「高低膊」,更有患者常因平衡不佳,走路容易「拗柴」受傷。白領一族、侍應及售貨員等均是此類長短腳的高危一族。脊醫建議市民多做瑜伽、游泳及太極等盆骨平衡運動,並矯正不良姿勢。
註冊脊醫伍兆聰指出,若長短腳屬結構性(即真正長短腳),成因是先天腳骨長度不一,雙腳腳骨相差五毫米以上;創傷或疾病亦可令雙腳長短有異,只能靠墊高鞋墊維持下肢平衡。另一種屬功能性,又謂「假長短腳」,大多因盆骨歪斜錯位或盆骨周邊肌肉過度繃緊等引起,以致雙腳不對稱。
據伍的臨床經驗,八、九成的長短腳個案屬假長短腳,患者普遍姿勢不正,例如常翹腳坐或盤膝而坐,或站立時傾向一側等,「售貨員、侍應成日企,脊椎冇可能全日承托得咁好,好易慣咗側埋一邊企。」這些患者會脊柱側彎,為保身體平衡,盆骨會左高右低地傾斜,連接髖關節的雙腳變成一長一短。此外,久坐人士的腰部肌肉持續繃緊,致盆骨前傾。倘脊椎習慣側向一邊,令問題更嚴重。
伍表示配合適當的矯正治療、運動及訂造鞋墊可改善問題。市民可自我檢查,初步確定有否假長短腳。第一種方法是先躺下,把兩腳提起,倘兩腳不能做出同一幅度,即表示雙腳處於不平衡狀態,盆骨可能有旋轉問題,影響髖關節及雙腳活動。第二種是做站立式壓腿拉筋動作,感受雙腳與髖關節之間的拉力有否不同,如有不同則可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