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將大球場爛地問題歸咎於天雨及賽事頻密,有草地專家坦言「六日五場波根本唔算得上多」,他指若保養得宜,如藍田茜草灣球場,平均每日應付兩場半賽事亦綽綽有餘。他又估計當局上周運送七十二噸沙到大球場「救急」,是為了壓實場地,以免球場泥濘不堪,不過長遠會減慢草皮生長,他認為當局應重鋪球場的疏水層及泥土層,並改種「耐陰」草才能徹底改善現時情況,估計花費至少二、三千萬元。
曾在香港賽馬會跑道部做主管的草地專家李賢祉認為,當局一周內使用多達七十二噸沙「補鑊」實屬誇張,「根本是頭痛醫頭,完全冇計劃。」他估計因泥土被雨水淋濕,當局惟有用沙壓實場地,以免泥濘,亦有利疏水,但只能作短暫紓緩,長遠有可能窒礙草的生長。
他指出,一般場地保養得宜,六日踢五場波根本不算多,如藍田茜草灣球場曾一個月內進行七十場賽事,即平均每日兩場半,但仍可以負荷,他又指馬會草地需承受馬匹競賽時的衝力,仍能保持質素,「一隻馬成千磅以上,以高速跑過,負荷一定大過人響度踢波,點解可以保持質素?因為有管理,唔似大球場咁臨急抱佛腳。」他相信當局需重鋪球場的疏水及泥土層,並改種「耐陰」草才能挽救草地,如重鋪整個球場至少需時半個月及花費約二、三千萬元。
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上周曾到大球場觀看賽事,指球員在大球場傳球時,足球屢有跳躍的情況,明顯是維修保養做得不足,令場地不夠平坦,反觀英超前列球隊每年花巨額保養草地,足球滾動時不會出現跳動情況。他又認為大球場中圈位置遭西看台簷篷遮擋陽光,影響草地生長。上周六與英超球隊作賽受傷的南華球員郭建邦指,遭對方球員攔截跌倒,整個膝蓋都是沙,且帶有玻璃、貝殼等雜物,如插入皮膚傷口日後可能會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