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應該是中國內地經濟政策轉變的關鍵時刻。
李克強上台當國務院總理,似乎過於刻意製造所謂「克強經濟學」,標榜改革、標榜他從北大學回來的西方經濟(實質應屬西方右派的新自由主義學派)。結果,去年年中至年底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投資擴張政策驟然終止,改之為財政部的減稅政策,美其名為支持微小企業發展。實際上中小企業的問題不是交稅或利息高,而是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融資,減稅減息只有利大企業。
李克強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改革方面沒有多大建樹。即使有,所謂改革紅利也不是一朝一夕可見功。但他的去槓桿、抑信貸的金融政策,卻是立竿見影,大中小企業同時受到衝擊,加以出口不振,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意料中事。二季度增長為百分之七點五,比一季度的百分之七點七稍低,其實表現已出乎意料地好。部分因素可能是地方各省市上報的經濟增長偏高,國家統計局也難以修訂調整。不過,七月裏地方上已差不多一致感覺到經濟不好景,中央領導層也開始擔心。
此所以七月中旬以後,接連的會議、座談會得到的結論是要穩增長。特別是要擴大加快鐵路投資,以及城市基礎投資與廉租房的民生工程,更明確地提出百分之七點五的增長率作為合理區間。
擴大鐵路投資,特別在中西部和貧困地區被認為是重大改革舉措,這顯然是李克強的手下用以解釋七月政策逆轉;以改革來形成投資擴大的政策,這也是不得已的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