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國經濟增長

李克強總理給中國宏觀政策定調,提出經濟指標的合理區間:通脹限制在百分之三點五,GDP增長為百分之七點五,底線為百分之七。這是李克強與經濟學家座談及在地方調研得到的結論。內地論者以此為李克強解脫,認為所謂「李克強經濟學」的「不刺激、去槓桿、重改革」,屬錯誤理解。合理區間以外,刺激政策都會採用,只是比較着重改革,以改革紅利來推動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

百分之七的底線是達到二○二○年GDP比二○一○年翻一番的要求,這個目標是胡錦濤與習近平兩代領導人在十八大定下的目標,李克強不可能修改。在目前的經濟情況底下,百分之三點五的通脹應該不會突破。除了季節性的食品價格變化外,中國內地生產普遍供過於求,即使在現有低效的物流條件下,仍然不易引發通脹。

故此,關鍵因素是保百分之七增長,比以往保百分之八的要求低了一點,或許這已反映了中國外部條件轉變,出口再難如前那樣高增長的新形勢。不過,百分之七是否足夠呢?中國內地發展不平衡,金融海嘯帶來出口不振打擊的主要是以出口為主的沿海地區,內地少受影響。不過,從省級的統計數據似乎看不到太大的分別。上半年北京、江西的經濟增長率比全國的百分之七點六水平還高。單看個別省份,天津上半年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五,福建百分之十一點三,基本上沒有放緩的趨勢。廣東還有百分之八點五。這些數據是否反映實情呢?

實情不準確,百分之七或百分之七點五的標準根據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