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醫券數碼化 玩殘醫生 苦了長者

長者醫療券計劃推行至今三年多,原意是援助長者接受私家醫療服務,惟衞生署好心做壞事,該計劃登記手續繁複,且要全數碼化進行,署方更會定期派員到診所抽查核對病人資料,令不少醫生嫌麻煩不參加,甚至打「退堂鼓」。目前為止,約有一成已登記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退出,當中六成為西醫。中西醫學界均指,署方的數碼化要求令計劃難以普及。有團體稱醫療券本為長者服務,數碼化實屬本末倒置。

「個個都覺得煩,睇開嗰間(診所)又唔收(醫療券),想幫我哋老人家,畀錢仲實際啦。」八十五歲的黃伯,在四十年前曾做過心臟手術,目前每年平均會因傷風感冒向私家醫生求診兩次。黃伯指,醫療券計劃雖然已經實行三年多,但他卻從不使用醫療券,「我喺沙田睇開嗰幾間診所,都冇用醫療券嘅!平時睇到熟晒,唔想轉醫生。」他坦言,長者朋友中不足兩成使用醫療券,因為居住的區內醫生並不普及使用醫療券。

一成已登記醫生退出計劃

本報記者統計十八區參與醫療券服務的私家西醫診所數目,發現最多診所參與的地區為油尖旺區約二百八十五間;被長者指醫療券服務不普及的沙田,只有一百一十一間診所參與,相反較多長者居住的黃大仙及深水埗,分別僅七十八及九十一間診所參加。

醫療券計劃於○九年推出時,不少西醫診所加入,但其後因種種原因退出。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截至二○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共有三千七百九十九名合資格醫療服務提供者登記參與計劃,當中一千六百多名為西醫,而退出計劃的提供者近一成達三百四十八名,以西醫為主,佔退出者數目約六成。

西醫為主要醫療券服務提供者,惟退出人數亦最多,據了解,此舉與醫療券推行全數碼化運作有關,由申請到使用,以及資料檢查或更新都需要使用電腦操作,對於年資較高、採用紙張記錄的西醫來說,相當不便,加上登記及收費的程序全由診所一方負責,難免會在數目上有爭議,有醫生更被病人質疑收費偏高。

中醫:影響私營醫療界

香港醫學會前會長蔡堅為最早加入醫療券計劃的醫生之一,卻於一年半後退出,他歸咎因手續繁複而萌生退出念頭,「淨係入(病人)資料,每個病人都要用多五分鐘,連護士都有微言。」為應付衞生署定期審查,亦要做好準備,「佢哋一年會派人嚟一、兩次,隨機抽二、三十個病人核對,睇吓資料係咪符合,幾麻煩o架。」蔡認為,政府似乎是想推廣數碼化,多於幫助長者,他也為避免麻煩而退出。

中醫界對醫療券計劃亦不甚熱衷,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指,他與其他同行同樣因其繁複的數碼化程序而沒有參與該計劃,「登記咗要入電腦,又要畀衞生署、病人確認,唔想搞咁多嘢。」他認為醫療券的繁複程序影響整個私營醫療界,令參與者卻步,希望政府簡化程序。

長者難受惠 政府應作檢討

目前醫療券金額已增至一千元,七十歲以上的長者,每人每年可獲二十張面值五十元的醫療券,用於不同私營醫療服務,每名長者尚未使用的醫療券可累積到下一年,年期不限,但總金額不得逾三千元。

為長者提供服務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劉翀指,醫療券計劃原意是好的,但其推行上的不便,令長者未能完全受惠,「老人家睇醫生講『醫緣』,講同醫生夾唔夾,所以睇開嗰個就唔會轉,依家唔係話好多診所參加,所以長者未必個個享用。」他指政府應多作檢討,改善醫療券的不便地方,才能令其更普及,達致多方受惠。

圖:吳啟偉、甘偉倫

文:李夢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