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求職被氹花錢進修

即使父母把關,見工亦未必保證不受騙。一項調查發現,近半青少年曾遇求職陷阱或勞工法例問題,最常見假自僱及層壓式推銷,分別佔兩成八及兩成四;排第三位的誘騙進修雖只佔一成七,但較去年同類調查上升百分之六,近年個案屢見不鮮。有社工指,新高中學制的畢業生難升學被迫求職,面試時反被力銷各類增值課程,部分更揚言可以銜接海外大學,家長望子成龍的心被「觸動」,豪花數萬元卻報下不被承認的課程。

職工盟上月中至本月初訪問了近三百名十五至廿五歲青少年,約六成人認為港府對求職陷阱或勞工法例宣傳不足,逾三成人在零售、批發等行業中碰釘,三成三人曾被拖欠工資、兩成六人被拖強積金,有僱主向初出茅廬的青年人訛稱工作期太短可不發糧。

另有四成二人碰釘時採取逃避態度,曾有十多名中文大學學生集體被拖欠推銷英語課程所獲的佣金,只有一人求助於工會,其他人抱「怕麻煩、當用錢買教訓」心態而不處理,變相縱容違法僱主再度欺騙他人。

怕麻煩心態變相縱容

本身是社工的職工盟培訓中心培訓主任譚健忠指,誘騙進修是新興的求職陷阱,違法僱主利用「為青少年前途着想」的藉口,見工時指他們欠經驗,誘騙修讀學費貴但效用低的課程「自我增值」。他曾遇十八歲少年應徵票務員時被力銷旅遊文憑,母親被游說下終付三萬元供兒子讀書,但事主畢業後因欠實習經驗,不獲承認學歷,受打擊不敢再進修。

求職報名忌一時衝動

另有廿一歲少女中七畢業後欲加入旅遊業,見工時被游說修讀可銜接海外大學的高級文憑課程,父母得悉課程能圓女兒的大學夢後即「心郁郁」並予以支持,怎料花了八萬元及兩年時間後,才發現唯一的升學途徑是海外一所「野雞大學」。

譚健忠建議青少年及家長被力銷課程時勿衝動即時報名,若有心進修,應了解市面上同類課程並作比較分析;若只是求職,應先調查相關公司的背景或參與具規模的招聘會。他又認為有關當局應加強巡查及監管,及透過宣傳讓青少年掌握勞工權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