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協氦氣球 太空邊緣取科學數據

【本報訊】香港環境保護協會上月成功以氦氣球將測量、定位及拍攝儀器升到高空三萬零二百米,在攝氏零下五十度進行拍攝、定位實驗測試,是少數由本地環保團體於近太空邊緣進行的空間科學實驗。是次測試的重點包括由協會花長時間及巨額資源,親自研發的通訊定位系統,能補足現行通訊定位網絡盲點,協助尋回落地裝置,及於高空作傳訊,有望可用作監察本港上空臭氧及大氣變化。協會亦期望該通訊定位系統能轉為民用或作學術研究。

盼通訊定位系統可作民用

升空計劃獲民航處批准,於六月三十日進行,部分升空裝置由環保物料製成,包括一台從回收站所得、經改裝的數碼相機,由升空一刻開始攝錄過程。氦氣球經過三小時升到大氣層中的平流層,爆破後的四十五分鐘回到地面,在珠海成功被尋回。

協會主席樊熙泰昨指,成功尋回的關鍵在於通訊定位系統,經三年半時間、花過百萬元研發,結合現行的超短波、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及後補訊號發射系統,三者互補減少收發盲點,適合香港多山、沿海及靠近內地的特殊地理情況,能於大停電、電離層衝擊衞星通訊系統令傳統網絡癱瘓時起作用。採用的訊標發射器更改進至如一毫硬幣般細小,可對飛鳥等動物進行追蹤及生態研究。

樊熙泰稱,一般飛機只到高空一萬米,環保機構難探索更高領域。是次在近太空邊緣測試低溫、低壓及長距離的定位追蹤、拍攝功能及電池表現,除電池功率有異外,其餘表現正常,為未來恒常高空研究鋪路。協會將於九月十九日(農曆八月十五)進行第二次升空,希望離地三萬米位置可避開光污染,清楚拍攝月球表面。長遠而言,協會希望改良攝影器材及加裝其他活動裝置,擔任清理太空垃圾等任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