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侯宮「穿窿」復傷未動工

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今日進入第二階段,區內有十座法定古蹟及歷史建築,其中古蹟楊侯宮在五月「黑雨」後被倒塌大樹插穿屋頂,事隔近兩個月,古物古蹟辦事處仍遲遲未動工復修,任由損毀的古蹟風吹雨打。立法會議員批評古蹟辦「辦事不力,令古蹟變危樓!」

發展局今日公布洪水橋新發展區初步發展大綱圖,據悉,擬建六萬個住宅單位,容納廿萬人口。佔地七百九十公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有兩座古蹟,分別為廈村鄧氏宗祠、楊侯宮,另有八座歷史建築。

五月黑雨 倒樹穿瓦頂

今年五月廿二日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翌日位於廈村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楊侯宮被發現遭倒塌大樹插穿屋頂。記者日前所見,屋頂有多處破洞,其中一處還插着樹枝,雖有帆布覆蓋屋頂,但大風一吹,即有磚頭和瓦片跌下,若有人走近,不幸「中頭獎」,恐怕頭破血流。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說,她三月巡視楊侯宮已發現屋頂漏水,估不到五月又遭逢厄運,但古蹟辦至今未維修,任由損毀的古蹟風吹雨打,擔心進一步受到破壞,慘變危樓。

古蹟辦回應指,五月廿三日巡查附近的鄧氏宗祠時知道楊侯宮受損,隨即與楊侯宮司理商討,翌日上午與司理視察。因倒塌的樹木頗大,移走後才能清楚檢視楊侯宮的損毀情況,以便確定修繕工程,會密切監察情況。稍後進行工程期間,會於屋頂設置雨水棚,防止滲水。而結構勘察預計七月底前完成,修繕工程預計八月底展開。

附近的三級歷史建築士宏書室狀況亦欠佳,並擺滿卡式石油氣爐、摺枱、膠櫈,作盆菜宴之用。

議員促推廣修葺資助

麥美娟表示,發展局有維修資助計劃,讓歷史建築的業主申請最多一百萬元進行修葺,當局應主動聯絡業主介紹計劃,讓歷史建築不致日久失修。

麥美娟又說,洪水橋發展時要妥善保存區內文化遺產,新發展區才有生氣和文化根源,建議新區加入墟市元素,打造成「本土文化城」,延續圍村趁墟傳統,例如售賣本地農產品,發展地區經濟創造就業。

記者甘銘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