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紅綠交鋒不交惡

香江論壇多年來的舉辦總是紅綠交錯,邀請民進黨要角和大陸的學者直接交鋒,充分發揮香港的溝通平台功能,連謝長廷的紅綠論壇最終也在香港落腳,香港的地位和包容的特質,都成就了兩岸交鋒不交惡的結果。

民共二軌首次面對面的實質對話,雖僅有少數幾位的綠營謝系公職人員參與,其他學者的論述,都透露出海峽兩岸彼此的差異處處刀光劍影,紅綠之間有火花、沒火氣,在論述立場雖已觸碰敏感的爭議,但決不踐踏對方無法退讓的紅線,此堪稱是民共交流的新模式。

民共交流與國共交流有極大的不同,國共間共唱合作雙贏的曲調,沒有太大分歧,只有樂觀的前瞻,常被解讀為台灣人迫切追求統一,民進黨也因此着急地表示,北京沒有掌握台灣的全民意。台灣人的疑慮與台灣主體性的堅持,謝長廷一行表達了心聲,對北京來說雖不動聽,但也了解了民進黨人士的堅持,民進黨人士直指國民黨壟斷交流並呼籲北京應尊重台灣人保持現狀的希望,勿將台獨打成罪人。

民進黨擔心大陸對台灣經濟的磁吸效應,但為何南韓不擔心,要進一步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走入大陸龐大的經濟體,問題出在主政者的魅力及配套周密的措施。

幾位民進黨人士來和大陸學者展開的唇槍舌劍,並不能改變北京和平促統的立場,但在差異中互動的新交流模式,似乎已讓民進黨的兩岸之路不那麼悲觀。

兩岸的全面交流,就應利用差異、分歧、摩擦的矛盾去努力從中化解,產生和諧的能量。

雙方都難以放棄政治立場時,反而凸顯交流的重要性,兩岸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應破除誤解結束對抗,共締中華民族復興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