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推私院地研改用途

上屆政府銳意發展醫療產業,惟四幅私家醫院用地至今只批出一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認為,雙非孕婦問題凸顯本地醫療容量未足以支持產業化,已將醫療產業改為「長期目標」。隨着現有私院擴建及大學開辦私院,本地私家床位未來數年將增四成,期間正值醫護人手供應低谷,故不會急推餘下三幅私院地。若社會有其他迫切需要,不排除研究改變用途,但絕不是被「盲搶地」。備受爭議的自願醫保,當局估計日後保費或上漲一成,已着手研究稅務優惠。

高永文承認,醫療產業已改為長期目標,「如果上屆想中短期內大幅增加私家服務,咁我肯定唔係。」他指本港現有四千多張私營病床,部分私院正擴建,完工後增加約七百張。香港大學於黃竹坑興建港怡醫院又增五百多張,加上中文大學及其他團體欲在私家地辦醫院,私營病床於五至十年內將增加四至五成,還未計算公院陸續重建。

「醫保難百分百套餐價」

病床增加必須有人手配合,但現時至二○二○年正是醫護人手低潮期,故高永文不贊同一窩蜂批出私院地,除已批予港大的黃竹坑地皮,餘下大埔、將軍澳及東涌的用地須按實際情況處理。若社會有其他更迫切需要,可研究改變土地用途,但強調「相信無人搶得走醫療用地,事實發展局、運房局或特首都完全無問過我(攞地)。」

食衞局上月推出自願醫保初步方案,表明計劃初期不按「症候族群分類(DRG)」制訂套餐價,引起外界批評,認為無兌現上屆政府提出的承諾。高永文強調全世界也難有百分百套餐價,例如出現不能預計的併發症,「若奉行全包套餐反有道德風險,令醫院將貨就價。」相反已累積大量病例、治療已標準化的病症則較易推行,例如切膽囊、割盲腸、換膝關節等。

他同意公院擁有全港最多的病例成本資料,亦有較完善臨床指引,將來是否以公營數據作套餐價基礎,他持開放態度。他指現時已投保的市民中,三分一仍選用公院服務,預期自願醫保可將當中兩成人分流回私院。按顧問公司估算,日後保費會上升約一成,當局正研究稅務優惠吸引市民投保。

記者陳紹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