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兩年前在《太陽報》的「虎視寰球」專欄中,評論過土耳其的國會大選,印象中的標題是「埃爾多安地上最強」,當時土耳其的正義發展黨自二○○二年上台之後三連勝,埃爾多安是正發黨的靈魂人物,他不但帶領正發黨上台執政,也標誌着土耳其中興的大國夢。
埃爾多安不但可以維持着十年執政的佳績,而且都是以光明正大的選舉手法去贏得大選,選舉成績穩步上揚。以二○一一年的結果為例,正發黨的議席雖然稍微下跌十四席,但仍在國會五百五十席中,取得三百二十七席,佔其總數的六成;看實行民主選舉的內閣制選舉,可以佔有單一六成議席的政黨真是少之又少;而在總得票方面,也上升了三個百分點,到五成的水平。以這張亮麗的選舉成績單和埃爾多安的執政紀錄,稱之為地上最強,實不為過!
但在狂風掃落葉選舉的兩年之後,土耳其卻面對像埃及首都開羅的暴力示威,暴力示威不止於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而是像野火般蔓延至全國,死傷近四千人,近一千人被拘捕,而這個示威浪潮還未有完全平息的迹象。
土耳其的事件,其實讓我們可以仔細思考現代政治的形態,過去一直認為,如果實行兩黨制的內閣政制,一旦產生了大多數政府,其認受性是無可置疑,也可以帶來相當的穩定性,但土耳其事件,卻說明在現代政治中的所謂民選大多數執政黨,也是非常脆弱的,選舉之外,還有錯綜複雜的政治遊戲,考驗不只是幾年一次的大選,而是天天發生的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