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教育走回頭路

香港中小學直資化與否,事實上反映着本地教育路向:是以收入能力來分學生,抑或是維持殖民地時代九年免費教育帶來的有教無類。說甚麼有助學金、獎學金幫助窮學生,全屬廢話,校長們應該心裏明白:由津貼轉直資是為了錢、為了貴族化,結果必然排斥窮家子弟。留幾個窮家子弟來裝飾門面,既虛偽也無恥。

事實上,十二年免費教育政策底下,政府的教育經費支出不少;各校也有出類拔萃的校友,捐獻也不少。故此,從經費而言,我看不出津校要改直資來籌集資金維持運作。香港的教育支出在發達社會並不佔優,每班學生人數過多,特區政府應增加教育經費,對社會作長遠投資。但應該是所有津校一起爭取,不是名校轉直資各自努力。

名校有一定條件,故此轉直資學費貴了許多還有市場。但名校的條件是歷史積累下來,包括了政府資助,不能盡歸名校所有。換言之,以政府與社會之力,歷屆老師學生的勤奮,造就了今天的名校,卻被現在的校長拿去賺錢,搞貴族化,排斥社會大多數的窮家子弟;用任何的道理都說不通,尤其是這些名校屬教會主辦。教會應該不會在二十一世紀走回中世紀為貴族地主服務的時代。

最大的問題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經歷商人治港、公務員治港,香港教育已千瘡百孔。殺校便已反映出這些教育官僚是以破壞教育,而非建設教育為目的。

直資化是從十二年免費教育走回頭路,重新構造社會的分化;學券是私有化的另一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