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不育壓力大 傷痛自已承受

【本報訊】即使接受人工受孕治療,也非百分百「包生到」。三十多歲翁小姐曾接受八次人工受孕療程,三次成功受孕,但兩次失敗而回,去年底終誕下可人兒︰「不育已經係壓力,人工受孕成功與否,就好像學生等考試結果。」她形容流產後再接受受孕治療,心情是既驚且喜。

家人支持最重要

翁小姐○六年得知不孕後開始接受檢查,○九年展開人工受孕治療,當年年尾差點當上母親,「成功受孕一刻係好開心,之後要等兩周確定胎兒正常發育,嗰兩星期,好像學生等考試結果,日日就問自己得定唔得,最後醫生話BB無心跳,再等多一周都無,接受唔到要流產,之後有抑鬱,但唔想人哋幫」。幸有家人支持,在半年後平復心情,去年尾終誕下女兒。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凱欣指,不孕婦女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唔可以同人講做人工受孕,有咗又怕胎兒小器唔講得,如不幸流產就更加唔講,由懷孕到流產都係自己面對,流產後首個母親節,心情更難過。」

她提醒家人,要留意婦女流產後一個月有否出現失眠、過分自責、反覆提及流產及出現焦慮等情況。該系今年四月起培訓瑪麗醫院婦產科醫護人員,留意婦女有否出現過度哀傷,有需要時轉介心理輔導,並計劃將培訓擴展至全港所有醫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