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基質瘤(簡稱GIST),它既不是胃癌,也不是腸癌。根據統計,每一萬人就有一至二人患上此症,普遍發病於55至60歲年齡層,有60-70%的基質瘤發生於胃,20-30%發生於小腸,其他發生於大腸、十二指腸或食道。
由於基質腫瘤多出現於胃部,故大部分病徵如胃痛、胃氣脹等都與一般胃病相似。亦有一些更明顯的病徵如大便變黑、帶血、嘔鮮血或咖啡色嘔吐物、胃口變差、體重明顯下降等。但有1/3患者並無病徵,尤其於腫瘤初期,患者可能因其他原因如消化不良求診,才會於檢查時意外發現。
治療非轉移性的GIST,目前手術仍然是主要方法,手術類型則取決於腫瘤發生的器官及其大小,然而,並非每位病患者都適合以手術治療,面對較大或生長位置不利手術的腫瘤時,通常會以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先將腫瘤縮小,再施以手術切除;標靶藥物亦可減少術後腫瘤復發的機會。201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報告,術後輔助治療試驗結果顯示以標靶藥物Imatinib輔助治療3年,無復發率比治療1年的更高,相對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本會將於6月8日(周六)下午2:30在醫管局大樓(九龍亞皆老街147B)舉辦「腸胃道基質瘤」專題講座,由朱建民教授及黃麗珊醫生主講有關腸胃道基質瘤的特性、徵狀、診斷及治療最新發展。留座請致電3921-3831,費用全免。
瑪麗醫院臨床腫瘤科 黃麗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