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北京安排「忽然腳痛」下台的董建華為全國政協副主席,開創了香港「地方政府」官場和中央官場相通的先河。這之後,就有香港其他高官如政務司司長許仕仁退休後成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共十分重視「官本位」和政治待遇掛鈎,香港行政長官「退休」安排是副國級待遇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那麼香江老二、政務司司長就「應該」是正部級的全國政協常委。由此推及,香港其他局級高官退下後,當安排正廳級的全國政協委員。
朝廷的這個「官譜排序」是清晰的,香港官場中人一目了然。有志於退休後在朝廷那裏繼續撈個一官半職者就要早做準備,因為僧多粥少,有限的官帽戴在誰的頭上,取決於和朝廷的關係,取決於和朝廷官場的人脈。然而,這種關係和人脈是經營出來的,其中一個最主要、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這些官員們懂得利用公共資源,用「阿爺」的錢及排場互相請客送禮、大吃大喝、盛情招呼。
當然,這裏也有區別。例如首任特首董建華,因為身負「歷史重任」、「時代轉變」象徵,對他的安排當然是出自朝廷最高層的政治考慮,加上他是「船王之子」、大富身份,因此他不必為自己退休後的「政治出路」操心,他也沒必要在官場內吃吃喝喝、刻意逢迎為自己謀官。
不過,老董以下那些官們就沒那麼「清高」了,是非要自己努力不可的。尤其是像湯顯明這樣級別的官員,最多只能當個全國政協委員,而這頂「官帽」是上不了中央「關注」派發的,不會有甚麼「特別的政治考慮」,主要是朝廷某相關部門的領導說了算,報上名單。因此,湯顯明之流要想謀官,就一定要和朝廷部門官員混熟,搞好關係,「到時有甚麼好事別忘了小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