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一石激起千重浪

碼頭工潮期間被圍堵的中環長江中心現已恢復原貌,外圍的公眾休憩空間多了一些大型花卉擺設,氣氛與工潮緊張時比較,輕鬆開朗得多,不過資方與工會就公共空間的用途仍有口舌之爭。

有建制派早前批評工會發動工人在長江中心外示威兼「安營紮寨」,有預演「佔領中環」之味道,居心叵測,指控相當嚴重。

有趣的是,罷工工人在中環遊行,除在長江中心之外,還包括政府總部及和記大廈,某程度上講,的確帶點佔中的色彩。

不過葵涌碼頭的「大老闆」所在的中環位置被罷工工人作為針對性的示威目標,實在無可厚非,除非遊行在銀行地段展開,否則指斥為佔中預演,必然觸動政府及中央的神經線。

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法院對禁制令的說法,視長江中心外的行人路範圍為公共空間,任何合理的抗議活動,只要不阻礙行人通過,以和平及有秩序的方式進行,毋須以法律手段加以遏制。

換言之,中環一帶各主要商業中心外的公眾休憩空間,有可能成為遊行示威的「聚腳點」,對佔中運動的策動者及參與者而言,帶來示範及鼓勵作用。

工潮期間的罷工基金,籌款額超逾八百萬之巨,固然教罷工工人感到鼓舞,微妙的是,對佔中運動而言,同樣產生激勵,期望能通過公眾的支持,籌得足夠金額以撐起整個運動。碼頭工潮可以說得上是一石激起千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