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麻醉專家:拔喉非不恰當

【本報訊】十三歲男童張睿霆前年八月在屯門醫院接受顱頸融合手術後死亡,死因庭昨續審,傳召最後一名證人即麻醉科專家陳健昌作供,他總結指麻醉科團隊在手術中的整體表現符合國際水平,拔喉決定並非不恰當,拔喉後的危機處理亦無問題。家屬代表律師質疑指,麻醉科醫生連續兩次替死者進行環甲膜穿刺輸氧失敗,有延誤救治之嫌,陳回應有關訓練無法以真人試驗,實戰經驗少,失敗在所難免,但建議可選用新型的抗屈折喉管,防止沿用的喉管遇熱變形阻礙輸氧的問題,陳今日繼續作供。

靠臨床決定

陳健昌現時是香港中文大學腦麻醉科榮譽副教授,亦是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顧問醫生。他指死者在拔喉後出現呼吸困難,他認為情況屬罕見。及後麻醉科醫生在緊急情況下替死者進行環甲膜穿刺手術,卻連續兩次均插不入俗稱「十四號」的喉管,陳指現時醫學界已鼓勵醫生轉用新物料研製的抗屈折喉管,較易使用及不會遇熱屈曲變形。至於拔喉與否的決定,陳認為主要靠現場醫生的臨床決定,而非理論支持。

家屬律師提議指,醫生在拔喉前應以內窺鏡,觀看病人的氣管腫脹程度;陳回應這並非常規做法。律師再質疑指醫生只能以人體模型作環甲膜穿刺訓練,實戰經驗不足;陳坦言全港每年只約有五宗病例須用到上述技術,只能靠臨場應變。死因裁判官也「插口」指:「呢啲緊急情況係悲劇,點搵真人示範呢?」

案件編號:CCDI 964/2011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