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訴心底話 紓解中風抑鬱

醫病不一定靠吃藥打針,原來將心中積鬱傾訴出來,有助改善中風患者的心理質素。城市大學自○九年起,試行全港首個為期三年半「敍事治療」計劃,讓患者向「假想敵」,害他們飽受折磨的「風先生」(中風)直接對話,透露內心世界。在社工及護士輔導下,他們明白到,中風只是人生旅途的中途站,「生命列車」將駛向更精彩下一站。近百名患者經治療後,逾七成感覺生命更有意義,六成人的自控能力及自尊感增加。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周愛華表示,本港每年約二萬二千人中風,患者有三成機會出現抑鬱症,或與復康治療着重藥物、物理治療及日間療養,忽略情緒支援有關。她說,不少患者怪責自己,例如「都係我飲酒食煙搞成」、「依家變廢人」,忽視人生還有其他精彩片刻。需要透過輔導,讓病者反思生命意義。

比運動減壓效果更好

該學系與廿一間機構合作,安排九十六名中風患者及其照顧者,分為十五個小組,接受為期八節敍事治療。社工帶領患者以「生命列車」隱喻人生,中風只是中途站,憑藉身邊人支持,仍有美好願景在後面。參加者在治療前後共填寫四次情緒評估問卷,結果發現,參加者治療後覺得生命更有意義、抑鬱症狀減低,分別佔七成及五成一,較以運動減壓為主的「心理教育治療」組別的五成一和四成四比率為高。

病者怨自殺能力都無

現年六十歲、曾任的士司機的顧偉鴻,四年前突然右腦中風,「左邊手腳癱瘓,着衫行路都唔得,飲水都唔得,要餵凝固粉」,他曾害怕就此度過餘生,「自殺都要爬窗,我連自殺能力都無,成為真正廢人」。幸得妻兒支持,他四個月後恢復步行能力,並參加敍事治療小組,改變人生看法︰「曾經覺得中風係我死亡前嘅『尾二站』,治療後覺得係『珍惜站』。風先生怕我有家人關心、多做運動,我可擊敗佢。」

曾三度中風、七十五歲的王雅琴,中風初期正值長女病逝。右半身不遂的她,心如死灰、不願出門︰「人家能說能笑,我不能,跟傻的一樣,太難看了。」幸好女婿馬振寶由北京來照顧獨居的外母,更陪她參加敍事治療小組。王說,回顧自己的生命列車經歷,發現女婿的關懷難能可貴,決定堅強起來︰「盼下一站是北京站、英國站,探望外孫和細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