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提點香港說,本地的經濟競爭力正在弱化,所以香港要集中力量搞好經濟,政策次序以經濟為主、民生其次、民主再次。這次提點是他作為中央主管香港政策第一把手首次的公開宣布中央政策立場,應可反映當前以及今後五年的中央傾向。
這樣的政策次序無可爭議,民生與民主都涉及資源分配和再分配,民生較民主更為直接。後者只是爭議、決策,前者則屬直接分配。二者能夠分配資源,端賴社會有足夠的資源,這便是經濟的範疇。不賺錢,哪來分配的資源?不賺錢而專注分配,是吃老本,甚至是敗家仔行為。
不過,搞經濟亦有一個原則,是包容性的經濟增長,讓社會大多數人可以參與、分享?抑或是壟斷資本壟斷性的經濟增長,肥上瘦下,百分之一得益,大多數人無法分享,甚或受損?香港回歸以來的問題,一是經濟增長減緩;二是經濟收益偏重壟斷資本和大企業,反映出中位數人均收入長期不增反減,近一兩年才有改善;在職貧窮和長者貧窮眾多。於是,要集中搞好經濟,香港今後着重的應是包容性的經濟增長,不能再搞壟斷性的增長。這便要求經濟多元化、要求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民生必然需要加重,以紓減社會的貧窮問題和中產階級下流化的困境。而且,民生投入同時是社會投資,在經濟社會中產生出乘數作用。
至於民主,關鍵是打破經濟壟斷。主要是政府干預,不讓壟斷企業假市場之名攫取更多的壟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