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勞資對碰剛柔較勁

碼頭工潮爆發之初,事出突然,罷工工人的前景不被看好。對手HIT的背後是大財團,外判商聘用的合約工人是弱勢組群,議價能力極之有限,而且加薪叫價甚高,超逾兩成,不易獲得公眾認同。出人意表的是,工潮竟然可以持續逾月;勞資角力可以形成均勢,前者獲得的社會支持度更穩步上揚。

勞資角力從力量對比及策略運用兩方面,可資討論之處甚多。HIT只是代大財團管理,外判商如高寶及永豐等與前述兩者是利益聯結體,甚至可以說是三位一體,有攻守同盟的關係。

碼頭業職工會的會員人數約四百餘人,約佔貨櫃碼頭工人總數的一成,是少數派而已,勢孤力弱,不過工會組織動員能力較高,工潮開始之後,得到民間團體及市民的聲援,聲勢不斷壯大,可以說得上是工運與社運結合,抗衡富可敵國的大企業。

有趣的是,資方除一開始由高管代表挑戰罷工工人之外,隨後大老闆隱身幕後,遙控整個角力過程,通過在各大報章刊登聲明,批駁工會,爭取公眾認同。由於財力雄厚,可無間斷地以文宣手段與工會駁火。

對比強烈的是,工會資源有限,無法以登報形式與資方較勁,而以罷工工友現身說法,向傳媒縷述辛酸故事,有血有肉,賺人熱淚,博得公眾同情及媒體的詳細報道,反制資方的抨擊。

柔性策略尤勝剛性宣傳,勞資對碰,旗鼓相當,充滿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