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壓力、朋輩煩惱,少年人屈在心底隨時誘發抑鬱。職場媽媽面對兩名初中女兒飽受學業壓力,兩女先後想自殺及暴瘦至八十幾磅,無助感猶如「風球十級十級打埋嚟」,幸懂得求醫,攜女兒接受治療,兩女康復後一家更和洽。有兒童精神科專科醫生引述研究指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百分之三至九,百分之八兒童患者有自殺行為。臨床心理學家提醒家長,大部分抑鬱症狀來得突然,一旦子女出現自覺無希望、無幫助和無用的「三無」情況應多加注意,勿猶豫求醫。
阿嫻過往工作忙,少與兩女兒交談。兩女品學兼優,一向毋須父母掛心。但到了前年,幼女升中數月後常哭泣,又向姊姊透露不習慣校園生活,更想過從天台一躍而下了結生命,阿嫻聞言即帶幼女求醫,確診患抑鬱症。同年九月,長女也發病,常感「周身痛」,花數萬元求醫也沒改善,體重更急降廿幾磅。
後來兩女獲轉介到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跟進,經藥物及住院治療,病情漸受控。幼女已停藥,長女每三、四個月覆診,兩人亦已重投校園生活。阿嫻從中領會,子女情緒問題不能忽視,家長要鼓起勇氣,攜帶子女求醫。有本地研究發現十二至十八歲青少年約百分之一點三患抑鬱症,大埔那打素醫院去年九月成立兒童及青少年全人健康中心「怡晴軒」,跟進聯網內兒童及青少精神問題。
過去一年錄得約六千宗求診人次,該院兒童精神科副顧問醫生巫綺文發現,近年轉介至該院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症個案上升,估計學業或家庭壓力是主因。患者短時間內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情緒低落及行為反常:「瞓覺瞓足一日、好易忟憎嫌人煩、暴飲暴食。」
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引述世衞數據指,全球抑鬱症患者逾億,兩成半患者尋求有效治療。他建議家長發現子女經常感到萬事無希望,甚至有自毀傾向,應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