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焦慮治本 醫生無效

緊張、焦慮乃人自我保護的正常反應。面對兇險處境,沒半點緊張、焦慮,何以迅速逃生或有效應對?然而,大難當前,緊張過度至手顫腳震、焦慮過度至反應遲緩,卻不利逃遁還擊。所以,緊張、焦慮孰好孰壞,分界在於該等心理狀態是否有助應對危機?若否,可稱病,名 「焦慮症」。

有醫生煞有介事指窮人焦慮多,實則是打鑼打鼓稱「阿媽係女人」而已。蓋因柴米油鹽醬醋茶愈來愈貴,窮人憂柴憂米憂開門七件事,乃貧窮必然事,不足言病。焦慮由七件事擴大至生活每個環節,亦不足言病,因衣食住行在在需財,窮人不焦慮才怪呢!

但若日出日落,天晴天陰,寒冷暖和,不論甚麼處境,事無大小皆成焦慮「原因」,如斯焦慮,毫無疑問是病。又或不止息地焦慮,亦算是病:起床開始一天工作,不少人可能感覺焦慮,但投入工作不久焦慮便告消失,因為人的專注已由焦慮轉移至工作上;反之,起床如是、就寢如是,吃飯如是、如廁如是,工作如是、放假如是,焦慮時時刻刻如影隨形者,其焦慮亦可稱病。

醫病求治本,窮人焦慮若稱病,醫生不論落藥還是出口術,亦難有療效;治貧窮之本,須從改革社會着手,故絕非醫生專長。醫生的作用只是紓緩貧窮焦慮症狀,令貧者能繼續熬下去,不致鋌而走險,冒死革富者的命。

因此,醫生「治療」貧窮焦慮,實非為窮人,乃為富者,且順帶推銷抗焦慮、抗抑鬱藥,帶挈藥廠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