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日前看了本欄《高科技並非香港強項》一文,問筆者:「若然不搞高科技,香港工業還有何出路?」其實,筆者只是不贊成盲目搞高科技,並非否定香港工業的發展。
工業是香港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目前香港工業正處於汰弱留強的分水嶺。廠家若要生存必須求變,其中一個方向是爭取向工業生產流程的中上游發展,即設法把生產成品轉為生產零部件或半製成品,供給下游的成品廠。這轉型成功的話,前景海闊天空。
何解?主要原因是現時的成品生產,基本上不涉及高端技術,廠廠可做,競爭太大,難取優勢。道理很簡單:成品生產廠商在競爭中多靠薄利多銷爭客,利潤始終有限;可是半成品製造商或原材料供應商則不同,成品生產競爭愈大,他們生意便愈好。
現時許多印刷廠不是沒有生意,只因競爭激烈無利可圖;但供應紙張的「理文造紙」去年的毛利增長接近一成;不少電子廠慘淡經營,不過提供積層板、線路板的「建滔化工」,年銷售額高逾三百億港元;日本「索尼」和「松下」只集中經營成品,近年來屢屢虧損,而「日立」則在保持一定規模成品生產的同時,並把經營重點逐步轉向零部件生產和供應,故能一直保持較高的利潤。因此,港商不妨嘗試力爭「上游」,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尋找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