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殺一儆百,須選擇適當對象下手。多帶一、兩罐嬰兒奶粉出境內地人,且奶粉是供自用而非轉售圖利,刑罰竟是監禁數天,待審訊罰款後才放人,明顯是過猶不及,不論政府怎樣呼籲內地民眾諒解,亦不能獲得原諒同情,蓋因歧視就是歧視,針對就是針對,政府愚蠢就是愚蠢。
無良奶粉商大賣廣告,以不盡不實聲稱,製造神效品牌假象,成為本地數一數二暢銷奶粉。香港流行,內地倣效,廣東一帶尤為顯著。自毒奶事件後,內地人對內地奶粉失卻信心,更成了他們跨境到港購買奶粉的推動力。
對一兩隻暢銷奶粉的進口商而言,這本是大做生意好機會,有需求有供應,進口更多奶粉滿足需求便可。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賣個滿堂紅還嫌不足,硬要有意無意製造供應短缺假象,擺出有錢難求的矜貴架勢。
以「反共」、「倒梁」為賣點的「民主」派喉舌報於是有機可乘,大肆渲染內地人蜂擁而至,「掠奪」港嬰食糧「危機」,跟風混飯吃的政客和其他傳媒中人和應,梁振英政府另一危機由此產生。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決此事,應針對大賣廣告製造假象的奶粉進口商,而非跟香港焦慮不安的嬰兒父母同樣被奶粉廣告誤導的內地人。然而,政府愚蠢至極,既提供電話熱線免費當奶粉買賣中介人,更訂立及執行「惡法」,墮入「反共」、「倒梁」集團激化香港及內地矛盾圈套。處理奶粉小事一樁已如斯笨手笨腳,將來處理特首選舉、政制改革等大事,滔天危機接踵而來,政府處處被動、捱打,可以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