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十六字掀風波

連戰前往大陸訪問,馬政府將其定位於「民間人士」身份的「走春訪舊」,除了請連戰代問候中共領導人外並沒有託付任何政治任務。

未料連戰在北京提出兩岸關係的新十六字箴言︰「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引發了台北政壇的波瀾,主要原因是馬政府撇清關係,認為未曾授權,於是連戰辦公室與總統府引發了一場爭議的羅生門。

總統府表示,連戰行前與馬英九會面並沒有以十六字原則的形式提出,連戰辦公室則表示連戰見馬英九廣泛論述兩岸關係時已表達了這個內涵,並認為事情對的就要去做,不要迴避,包括攸關兩岸關係遠景的政治問題。此有如連戰與馬英九共舞「兩岸探戈」,但步調不協調,相互踩腳,甚至兩人關係是否進一步結冰受到了矚目。

看來,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進展持審慎的態度,仍保持「先經後政」,且不回應政治對話的呼喚。大陸新任領導人對台灣問題的炒作更加細膩,高規格接待連戰,以表示兩岸關係的傳承,尤其是藉着連戰的高度來推動政治對話,令馬連的舞步失調矛盾由生,必激化起台灣內部兩岸政治路線的激辯。

此猶如北京高調接待謝長廷一般,白熱化了民進黨兩岸路線的分歧,有激辯、有矛盾,才有動力向前,北京對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操作有異曲同工之效,只不過連戰在此次訪陸之後更加奠定了兩岸和平締造者的角色。

現馬、連陣營在「十六字」上爭議,但也將這「一個中國」的思潮注入了台灣社會,引起了廣泛討論,此亦是北京策略的成功,堪稱連戰此行成果。連戰的特殊身份,讓他能夠在兩岸取得一定彈性的政治空間,對未來兩岸關係的進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