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上台後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據說是最符合兩岸關係實際狀況的,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以上「三不」方針和北京的和平統一的大目標當然不咬弦,有將「祖國統一」拖得遙遙無期之嫌,也有「獨台」之嫌。
不過,形勢比人強,北京明白從兩岸形勢到國際形勢,還沒有短期內實現統一的條件,無論是來軟的還是來硬的還是軟硬兼施,都沒有統一的條件。
因此,聰明靈活的中共接受了面對現實,「尊重」台灣馬英九的「三不」主張,不在這些問題上糾纏。
北京目前的底線是不要像陳水扁那樣搞「法理台獨」就行,務實發展兩岸和平關係,保持大局穩定就好。為了避免刺激台灣,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反感,北京甚至不怎麼在台灣政要面前提「統一」,北京多在自己人面前大談「祖國統一」。
因此,我們看到今次習近平見連戰講了許多「兄弟情義」、「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話,講了許多兩岸加強合作交流的話,講了許多復興中華民族的話,講了許多圓夢——圓強國夢的話,但不說「統一」,雙方更不會說到「統一話題」。
作為國民黨榮譽主席,不必對黨務、政務負任何實際責任的連戰,面對熱情洋溢,十分講禮數,充分考慮到國民黨執政當局處境的習近平,自然也要十分識做,既不能硬梆梆的講和「總統」馬英九一樣的「三不」之言,也要迴避「統一」字眼,於是最好玩模糊。
連戰的表述是十六個字: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這樣的表述很有「京味兒」,很像中共的語境。習近平是愛聽的,然而,它又沒有「統一」的指向,馬英九放心,台灣人民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