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救救天秀墟

去年九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布在天水圍天逸邨和天富苑之間的一幅空置土地建立一座名為天秀墟的墟市,並撥款一千萬港元支持墟市發展及將該處以五年免費形式,借予東華三院以作營運。

三類產品 欠缺特色

今年二月初,天秀墟開始試業。根據傳媒報道,入場的市民遠較預期為低,其後兩星期人流持續稀少,有部分檔主更擔心可能會因生意額不足而最終要結業離場。現在天秀墟的情況實在令人憂慮,一個預期為天水圍帶來新的經濟動力和為區內市民創造就業的計劃會否如上環大笪地慘淡收場,就要看東華三院能否推出即時改善方案,令這墟市計劃起死回生。

筆者在數星期前接受一間電視台訪問關於天秀墟的營運問題。期間談及營銷之道,如果從營銷學的角度分析,天秀墟現在的困境根本是預期之內,只是東華三院後知後覺才令墟市計劃面臨失敗的可能性。

任何企業營銷計劃均需要以下四個基本要素:一、產品(Product);二、推廣(Promotion); 三、價格(Price);四、位置(Place)。這亦是營銷學中的「4P」,要成功營銷—項產品,如何執行「4P」便是一個關鍵。

天秀墟是一個墟市,因此應該有墟市的特色貨品。但現在天秀墟只容許售賣三類產品:乾貨、濕貨(但不可售賣鮮肉和海產)和服務性產品,例如理髮和車衣。從貨品類別角度來分析,其營運形式未能凸顯本身墟市的特點,也就很難吸引區內居民到天秀墟購物。

在天秀墟未正式試業前,東華三院亦沒有為天秀墟做大量推廣。無論區內和區外的市民,大多都不知這天秀墟在今年二月一日開幕,更遑論這墟市位處何處。至於售賣的貨品價格也不見得比區內其他街市便宜,加上天秀墟距天悅、天秀、天逸輕鐵站約十分鐘路程,而附近也沒有巴士站,在交通接駁不大方便的情況下,人流又怎會多?

找出死因 重現生機

既然了解天秀墟的「死因」,要救活它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東華三院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找出改善方案,筆者相信天秀墟仍會為天水圍注入新的經濟動力。

如果要吸引人流,我們首先要重新規劃天秀墟。以現在的貨品類別,是不能吸引大量人流,因此東華三院必須考慮引入新貨品類別以增加天秀墟的吸引力。以筆者的意見,東華三院應該利用區內少數民族居民的特色,重新打造天秀墟為本土特色以及多元文化的墟市。一個可行的方法是為這墟市區域化,例如,將天秀墟分為乾貨區、濕貨區和服務區。再加入反映元朗和天水圍的特色貨品食品區,包括引入售賣少數民族貨品和地道風味食品。如果墟市仍有空間,東華三院亦可以加入教導製造少數民族和有元朗特色貨品的教室,用以增加天秀墟的吸引力。

要提升天秀墟的競爭力也需要解決地點、宣傳和價格的問題。據聞東華三院考慮開辦穿梭巴士接載市民參觀天秀墟,筆者認為這能夠解決墟市的接駁問題。另外,東華三院應該為天秀墟推出大量宣傳,而初期宣傳重點可以集中在墟市的特色和地點。東華三院亦可以考慮在周末舉行特色表演項目,例如由少數民族人士表演具有文化色彩的歌舞。最後,東華三院可以用酌情權減收租金,但條件是用減租作出降低貨品價格,希望以減價吸引更多人流。一旦區內市民開始習慣在天秀墟購物,這墟市便會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