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解決人口老化靠人口政策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曾一再指出未來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的威脅,而其中所謂供養率的數字也有提供。

香港在八十年代初期,是十名適齡工作人士(即十五至六十四歲)支援一名長者,今天是五人支援一人,到二十年後,將會減少到兩人支援一人,這種趨勢發展,是相當明顯,因為香港的嬰兒潮是在五十年代,再過多二十年,那些嬰兒潮出生的市民,已經進入七十歲的高齡,在數字上要成為依靠一族。

除了本地出生的人口,大量年輕勞動力在六、七十年代進入香港,他們的年齡多是二、三十歲,可能比香港戰後嬰兒潮更早步入老年,而最簡單看那個香港年齡分布圖,最多人那個年齡的不斷向上移動,慢慢形成上大下小的格局,那香港老年化的形勢,在這幅年齡分布圖中就一清二楚。

香港老年化的趨勢,可以算得上一個嚴重問題,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長壽,男女的平均年齡都是八十有多,第二是出生率低,經常和新加坡爭最後的席位,而香港人選擇單身的愈來愈多,七除八扣,結婚而又肯生兒育女的買少見少,生育的也多以一個為主,結合所有成因,就出現上重下輕的老年化。

面對這個老年化的問題,多儲錢,多儲備,不是根治的辦法,因為多儲幾百億,也可能只夠三兩年醫療和社福開支,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有效的人口政策來調整,日本的年齡中位數是四十四,香港是四十一,而美國只是三十六,比香港還要低,這是有效的人口政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