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會瀰漫一種不健康情緒,就是不分青紅皂白,都把矛頭指向國家,怪罪內地。有時真把人弄得納罕,回歸前沒有出現類似情況,回歸後,香港有人反倒罵內地罵得更兇更狠,更肆無忌憚。去中國化正是他們挑撥兩地矛盾的目的。
水客引發的「奶粉風波」是明顯的例子。水客就是「走單幫」,古已有之,根本沒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水客走奶粉多了,導致市面供不應求,出現搶購潮,事件就鬧大了,引發社會關注。歸根結柢,這是市場供求問題,但有些人硬說這是內地開放個人遊闖的禍。
個人遊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不容否定。個人遊始於○三年,那時沙士剛剛結束,香港經濟陷於低谷,百廢待舉。中央有見及此,開放省市個人遊,放寬百姓訪港,才令香港經濟迅速復甦。數字最能說明問題,一○年訪港旅客逾三千六百萬人次,其中內地客佔二千二百多萬人次;一一年近四千二百萬人次,內地客佔二千八百多萬人次;去年訪港人數更首次高達四千八百多萬人次,內地客也上升到近三千五百萬人次,升幅逾兩成四。至於消費,去年是三千多億元,佔最大份額當然是內地客,估計逾二千二百億元。
當歐洲陷入債務危機,美國兩黨又為財政問題爭拗不斷,香港經濟卻呈現一片榮景,失業率僅百分之三點三,個人遊可說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