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大嶼山建居屋利弊

政府擬在梅窩興建約五百個「居者有其屋」單位,以及把部分入住率低的大澳公屋單位改作居屋出售。若成事,並成功出售所有單位,梅窩人口將增加千多人,大澳人口將增加數百。

新機場落成後,大嶼山的交通樞紐由梅窩轉移至東涌。梅窩自此由昔日大嶼山的龍頭城市降格至大後方,要到大嶼山其他地區,乘港鐵或驅車至東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便可,不必像從前先乘渡輪至梅窩。人流大減,梅窩各行各業凋零,從前客似雲來的熟食亭,陷入「吊鹽水」狀態,只有周末及假期生意才略有起色。

銀礦灣畔的酒店一度烏燈黑火,近年得內地客支撐繼續經營。梅窩渡輪乘客大減,若非因內地客增加,必須使用渡輪的梅窩居民,早已面對更大幅削減班次及提高票價威脅。故興建居屋,相信受原居民歡迎,因各行各業生意將隨人口增加而獲改善。

至於大澳有否需要增加居民,則爭議較大。每逢周末及假期,大澳必人頭湧湧,附近精品酒店落成後尤甚。大澳急待解決的,應是假日交通、環境等問題,而非引來更多居民為地區經濟注入動力。

在梅窩及大澳引入百計居屋單位,要求政府開放嶼南道及東涌道的壓力必增,但此乃政府不能退讓的防線!當局向來於上述路段實施嚴格交通管制,車流稀疏,包括梅窩在內的大嶼山南部,空氣長期保持清新,自然生態保育良好,與東涌的「烏煙瘴氣」相比有天淵之別。大嶼山南可能是全港最後的市肺,為全港市民及後代福祉,政府必須傾力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