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最受歡迎的決定

教宗本篤十六世退位,可能是他上任以來最受歡迎的決定。年初德國民調顯示,在原籍該國的本篤領導下,羅馬天主教會在德國的聲望跌至有史以來新低。

一九六二年,當時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打開羅馬天主教會革新序幕。會議結果令教會出現翻天覆地改變,包括承認教宗非萬全,確認人的信仰自由,以民主開放態度處理教會事務,容許不以拉丁文舉行彌撒等。

革新帶來災難性後果:會議後的十年,羅馬天主教會全球流失十萬名教士;不少苦修修院關閉;七十年代更是教士狎玩兒童的高峰期。現代社會擁抱自由、平等、民主,個人主義高漲。但宗教附和此等價值,等同自取滅亡:既然教宗非萬全,與普羅罪人有何分別,憑甚麼要求信眾絕對服從;信仰自由既是人權,不信奉天主是權利而非罪惡;既以民主開放處事,便不得以天主之名專斷行事;從前的拉丁文彌撒,信眾不懂內容倍感敬畏,翻譯成方言,原來不外如是。

神權等同極權,跟民主人權存在無可化解的矛盾。教宗從神壇下來,難道單憑道德、關愛就可號令信眾?況且教士狎童敗壞道德,會方至今未妥善處理。教士由神權執行者「貶」為信眾僕人,教會憑甚麼吸引他們繼續堅守貧窮、貞潔終身?

教士流失、狎童,苦修修院關閉,反映這群信仰守護者信仰動搖比一般信眾還要快。本篤十六世七年多前即位,羅馬天主教會保守派寄望這代表人物能一洗教會頹風,如今證實無功而還。